上周文章结尾,我总结:“全景视频在快手的平台上没法和快节奏强刺激的短视频相比,就如同已经习惯了海洛因强烈刺激的观众很难再被鸦片烟吸引,全景视频相比短视频的节奏太慢,让观众无法形成消费力。”
没过两天,在朋友圈中就看到这位明星公司的XR业务负责人离开,原因是公司调整了这部分的业务。
快手几乎放弃了VR全景视频的两年尝试,从2021年1月份宣布已全面支持全景视频上传和播放到现在的不再扶持改为“常态化运营”,未来全景视频这个专门的类别也会被砍掉,里面的内容和创作者会分散到各自的垂直品类中。
有开始就有结束,快手放弃全景视频的原因不难猜测,没有达到既定的效果,又占据公司不少资源,没有办法完成商业化变现,一句话总结就是“没有商业价值”。
全景视频有适合的场景吗?
虽然VR全景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败北,但我依然觉得全景是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,和席卷全球人民的精神毒品短视频做对手,输了也很正常。
如果你听过贝多芬的交响曲,短视频就是开头的激情澎湃,全景视频就是剩下的平平淡淡。
全景技术只是记录,没有剧情冲突、没有剪切转换、甚至没有重点,这个是全景视频的缺点,但其实就是其自身特点,能不能成为优点呢?
可以,比如用来做无死角的监控、实时赛事直播,如果和影视结合,可以考虑纪录片的形式。
全景+纪录片
纪录片是记录客观事实为基础,虽然有后期加工,但它的本质还是要真实地记录和还原人物、事件或场景。
传统纪录片也是一种创作,会通过导演设计的镜头和剧本去拍摄,会通过后期剪辑去突出制作人想要传达的理念,观众必须被动地接受这个过程。
VR全景技术用于制作纪录片,除了一定会带来更好的沉浸感之外,将会对此产生一些重要的影响。
观众可以主动选择视角
VR全景可以让观众切换观看角度,场景中吸引你目光的你都可以转换角度重点去看。观众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观看这个片子,比如用*视角来亲身感受,或者用第三视角去冷眼旁观,亦或用上帝视角俯视众生。
纪录风景类的片子适合用VR全景来制作,我们在跟团旅游时总是会顺着导游的指引去体验,自己去游览时可以选择喜欢的地方多待一会。观众在观看风景类纪录片时一定更希望仔细看看自己喜欢的地方。
景别概念不再有,没有镜头概念
景别是我们要拍的景物在屏幕中呈现的大小和范围不同。有五种,从近至远的顺序分别为特写、近景、中景、全景、远景。
不同的景别当然会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,全景会表现出整体的氛围,特写能表达出创作者的情绪,景别之间不同的切换可以反映出内心的波动。
这些在VR全景视频中都不复存在,全景中一般就是固定镜头,虽然固定镜头出来的内容会让观众体验比较习惯,但是缺少变化的内容的确让观众提不起兴趣来看。
最终成片有限制
全景片子展现的场景足够大,最终的文件大小也足够大,提高分辨率之后出来的大小更是离谱。上传下载、存储空间、播放平台都会有严格的要求,以后的全景纪录片可能更多用于保存重要内容。
传统纪录片的时长超过电影时长,动辄几小时,短也有几十分钟,但VR类片子一般就十几分钟为宜,毕竟体验设备戴在头上太过沉重且会引起一定的眩晕等不适。